作者:孙英宝
中国近代对植物的研究称为植物分类学,进入植物分类学领域并伴随植物分类学发展的植物绘画,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绘画风格。后来,受西方先进植物学知识和植物绘画传入的影响,具有中国新特色的植物科学绘画开始诞生,其历史发展比较短, 随着西方植物学知识的传入之后,在19世纪初才开始起步。不可否认的是,西方植物学知识的传入, 对中国的植物学研究和植物科学绘画的形成和发展影响较大。
从17世纪末起, 一些欧洲的采集家们就开始来到中国的广州和其他沿海地带采集植物标本。采集完后, 把植物标本携带回各国进行研究并发表。
通过对欧洲各国的植物分类学家对中国标本的采集、著作的发表和科学绘画作品的研究, 发现西方国家在中国采集植物和对中国植物的认识较早, 对植物的科学研究和科学绘画也是远远早于中国。所以,西方早期植物科学绘画比同时期的中国植物绘画成熟和超前, 证明中国与西方的植物学研究和植物绘画作品在同一时期的发展状况存在差异。
18世纪初期,英国著名的东印度公司就开始和中国进行商贸的交易往来,但他们的活动范围被清政府限于广州港附近。在被东印度公司雇佣的人员里面,有一位名叫约翰.里夫斯的英国博物学家,收藏有很多中国画家绘画的作品。约翰.里夫斯是东印度公司任职的博物学家,对中国的博物学有较深入的认识,还采集了大量的植物标本。但他主要的嗜好是收集中国的博物学绘画作品。由于在文化和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中国的画家不能绘画出像西方那样写真的绘画作品,但是经过里夫斯简单的培训后,中国的画家竟然绘画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作品。而且这些绘画作品都是出自于手工艺工厂和作坊的学徒之手,作品的效果可与同时西方的相媲美,但是,大部分中国的画家都是不为人所知。
19世纪中叶, 随着西方商人和传教士的不断东来, 西方的近代植物学知识也随之传入中国。英国传教士韦廉臣(AlexanderWilliamson,1829-1890)和中国著名学者李善兰(1811-1882)合作编译了《植物学》,此书是中国第一本介绍西方近代植物学的著作, 较全面地传播了当时新的植物学基础理论知识。
英国人傅兰雅(John Fryer, 1839-1983)1895年撰 的《植物图说》, 书中的植物插图内也有解剖图, 画面科学内容丰富, 绘制精美, 表达准确, 堪称真正意义上的植物科学画。
自清末起, 受西方生物学知识的影响, 近代的植物学研究开始在中国的自然科学研究领域萌芽,在以后相继出版的一些科普性报刊和近代植物学著作中, 逐渐有了中国绘画家绘制的植物插图。
辛亥革命前后, 出外留学的很多植物学家陆续回国, 中国的植物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胡先骕是我国著名的植物学家,中国植物分类学的奠基人。1912年和1923年先后两次赴美国进修学习,最终在哈佛大学攻读植物分类学专业,并荣获农学博士学位,1925年回国。自1918年起,先后担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学校的教授,中正大学的校长,中央研究院的评议员、院士。在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胡先骕对我国植物学的研究,尤其是对植物分类学、古植物学和经济植物学的研究与教学,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先后发现一个新科、十个新属、数百个新种。1923年,他与邹秉文、钱崇树一起合编我国第一部《高等植物学》。1933年翻译出版了哈第所著《世界植物地理》。解放以后,他又先后编写了《种子植物分类学讲义》、《中国植物分类学》、《经济植物学》和《植物分类学简编》等著作。1928年起,他先后创办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研究所、静生生物调查所、庐山植物园、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为我国植物学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基地,并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我国丰富的植物资源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取得丰硕的成果。1951年根据对近代植物形态学、解剖学和分类学的研究,创建多元植物分类系统,并提出了著名的被子植物出自多元的分类学系统理论,对近代植物学的研究与发展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冯澄如(1896–1968), 江苏宜兴人。1922年和1925年在陈焕镛教授编著的《中国经济树木》和《树木图说》中, 他以崭新面貌绘制了全套植物科学画, 打破了过去只有西方出版植物科学画的惯例, 奠定了中国植物科学绘画的基础。1927年, 冯澄如为胡先骕与陈焕镛合著的《中国植物图谱》1–5卷绘制植物插图250幅;1958年, 为秦仁昌与胡先骕合撰的《中国蕨类植物图谱》1–4卷绘制插图200多幅。这两套大型图谱内容精详, 印工精美, 受到中外科学界的广大好评。
由于中国近代时期一度在科学文化发展方面闭关自守, 致使中国的植物科学绘画停滞不前, 而西方一直处于领先地位。随着西方近代植物学的不断引入, 中国的植物科学绘画开始萌芽并逐渐发展起来, 继之, 具有中国特色的植物科学绘画作品已经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尤其是绘画风格, 具有独特的创新, 运用中国传统的绘画工具——毛笔, 结合西方的绘画技巧, 以精细美观的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法, 所绘制出的作品内容真实自然, 科学性强。
图2:影响西方中国植物学与科学绘画发展的西方科学家发表的中国物种
图3:19世纪中西方植物学开始传入中国
图4:19世纪中西方植物学知识传入中国
图5:19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我国工艺师画的作品
图6:建国初我国成立了生物学研究机构与相关研究团队
图7:建国初,我国成立的了学术研究机构与成立研究团队
图8:中国植物科学画的奠基人冯澄如先生
图9:我国植物科学绘画人才的培养阶段
图10:我国近代印刷出版含有科学和绘画的植物学研究著作
作者简介:孙英宝,中国第四代植物科学绘画师;自然与生命教育研究创新者;自然科普美育创新与践行者;浙江大学特聘客座讲师;青海省自然保护地自然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自然与实践教育分会专家组成员;世中联体育健康产业分会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从事植物形态学与科学绘画研究工作26年,所解剖与绘制的植物近1万种,对植物的形态特征与生存智慧,有较深入而独特的认知与解析。在国内核心与专业期刊发表文章14篇;参加和主编植物科学与自然教育著作30部。创建与实践了自然教育基地内容与活动体系、自然教育特色校园文化体系。编著出版了《植物科学绘画,从入门到精通》教材并建立学科教学体系;编著出版了《植物科学绘画+自然教学法之基础篇》与《植物科学绘画+自然教学法之蔷薇三姐妹》教材并建立教师培训教学体系;创立认知与解读自然的有效方式——自然笔记并建立培训体系;创新实践并推广了科学与艺术自然教育形式与内容,以及自然科普美育文化系统与内容的建设方式。提倡并引导大家用“一支画笔去认知、记录与解读自然”。立于生命平等的角度,引领大家走进自然、认知自然、研究自然、学习自然、热爱自然和保护自然,并以自然笔记的形式去记录自然。倡导以自然天地为学堂,万物为师、动植物为友,以生命影响生命的方式去进行自然教育,培养独特而有灵性的健康生命。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