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札记🌱230(诗意物种🍀3)
蒺藜花
11.13.在陕西潼关黄河国家湿地公园边界处,是下午雨中,遇见了海棠二度开花。实际上,早上天阴,还未下雨,我在停车的路口,已先发现了蒺藜花开。其花期应在夏天,也是二度开花,但没见到果实。
蒺藜是有刺的,这说的就是蒺藜那极有特点的分果:5瓣分果,长短刺各1对,远比苍耳的锥形坚硬喙看着有杀伤力。盛唐王维(约 693年-761年)《老将行》一诗写有撒布的铁蒺藜地面障碍物:“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
而鲁迅先生1927年写下的战斗杂文《答有恒先生》(后收入杂文集《而已集》)中有名句:“种牡丹者得花,种蒺藜者得刺”。让我们对蒺藜有刺记忆更为深刻。
那天,见到了冬天的海棠。第二天(11.14.)返回途中,我又特地路过寻找了那株海棠树,意外的是:不远的旁边另有4棵海棠都在开花,还有花朵清丽的西府海棠,让我幸运地邂逅另一种“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但是,我还是觉得:蒺藜的小黄花在冬天阴沉的天空下,也是相当明媚灿烂的。
自古以来,诗人都以蒺藜指代艰苦年月、比喻谗(说别人的坏话)佞(nìng,谄谀)小人,如唐代李白(701-762年) 《送薛九被谗去鲁》有蒺藜诗句:“梧桐生蒺藜,绿竹乏佳实”,以安慰朋友,以表示对社会不平的愤慨,如东方朔的“江离弃于穷巷兮,蒺藜蔓乎东厢〞,如刘向的“甘棠枯於丰草兮, 藜棘树於中庭”。
那天,我突然想,古代文人墨客在夏天百花盛开时不会注意蒺藜那匍匐蔓延的小黄花。那时的大自然还是原生态,蒺藜还是广袤土地上的优势植物种,只有劳动人民才热爱熟悉每一种植物,其实,早在汉代,蒺藜果作为中药(名蒺藜子),已记载于《神农本草经》。
蒺藜,蒺藜科蒺藜属1年生草本。
茎由基部多分枝,匍匐,平铺地面,全株被绢毛。偶数羽状复叶,小叶6-14对,对生,叶片矩圆形,基部稍偏斜,叶背被毛较密。花单生叶腋,黄色;萼片与花瓣均为5,雄雄10枚。果为具5个果瓣的分果,具棘刺和短硬毛,每瓣具长短刺各1对。背面有短硬毛和瘤状突起。花期5-8月,果期6-10月。
生沙地、荒坡、田间、河滩。常见于路边、田野。耐旱耐瘠。种子繁殖。花朵、果实有一定观赏性,但园林中很少应用。
然而,其嫩茎叶为优良饲草,牛、马、羊和猪喜食。茎皮纤维可供造纸。种子含油11.63%,出油率8.5%,属干性油,可代桐油供工业用。果实药用,有小毒,能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用于治头痛眩晕、胸胁胀痛、乳闭乳痈、目赤翳障、风疹瘙痒等症。民间以茎叶治痈肿、疥癣、风痒、鼻塞,根治打动牙痛,花研末用酒调敷治白癜风。果也作蒙药用,补肾助阳、利尿消肿。
蒺藜科,我国有6属,约30种,以西北地区分布最多,其中泡泡刺属、霸王属、骆驼蓬属为荒漠地带植被的主要成分。这应该是一科坚韧不拔的植物,包括蒺藜属。
不过,也有诗人是尊重自然、尊重蒺藜的:
——柳宗元(773-819年)被贬永州后,写有《田家三首》,“其三”描写秋收后的农村:“古道饶(盛多)蒺藜,萦回古城曲(角落)。”
——写下“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名句的唐朝李贺(790-816年)写有《马诗》23首,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我们从小熟悉“其五”:“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而“其二”写有蒺藜:“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这首诗通过骏马在寒冬腊月里无草可食,饥肠辘辘,只能到白雪覆盖的土里寻找草根,这时连草根都变成了甜的,就算是碰到了带刺的蒺藜,也要把它吃掉。表现了有志之士的穷苦困顿的遭遇和倔强不屈的性格。
时光荏苒,我已不再青春。但是,我还是要梗直地补充扩展先生的句子:种蒺藜者得刺,也得花,得药材,得感悟。
蒺藜多生长在风大的旷野,故茎匍匐。人们生活的地方,其茎叶鲜嫩时,会被牲畜吃光,能继续生殖生长结果的应该不多,所以它自我保护种子、繁衍后代的有刺果实,也是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春来羽叶新,花开自娇娆。
刺果贡骏马,匐草也驰骋。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