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库
 
首页 > 保护地生物多样性 > 综合动态

蝈蝈(guō guō)

媒体:大理州林草局  作者:佚名
专业号:剑湖湿地管护局 2023/10/26 16:37:36

蝈蝈(guō guō)

图片

谷穗上的蝈蝈,殷秀梅 - 二十世纪中华歌坛名人百集珍藏版—殷秀梅

炎天积雨气如秋,今日新晴快倚楼。神女收云清客梦,羲和鞭日慰民愁。昨朝苔砌行蝼蝈,破晓松梢乱栗留。暑气犹轻如四月,欲从溪上问轻舟。——宋 · 陈普《喜晴》

图片

蝈蝈的简介:蝈蝈是螽斯科大型鸣虫通称。蝈蝈是直翅目螽斯科鸣螽属节肢动物,又名纺织娘。蝈蝈既是一种美食,也是一味良药。味辛、微甘、性平,有解毒、止痛、利水消肿等功能,主治中耳炎、水肿、腰腿痛等。含有丰富的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是一种良好的动物蛋白质来源。

蝈蝈的中文名是:蝈蝈

蝈蝈的别名有:哥哥、蛞蛞(kuò)等。

蝈蝈的拉丁学名是:Gampsocleis grafiosa Brunner Von Wattenwvl

蝈蝈的动物学分类: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螽(zhōng)斯科。

蝈蝈的英语名是:katydid

图片

蝈蝈的形态特征

蝈蝈的成虫体色翠绿,少数淡褐。触角发达60mm,复眼2只,单眼3只。前胸背板宽大,背板下缘有黄色边。胸部腹板各具有1对锥状刺,后胸的刺最大。附式4-4-4, 1-3附节有垫,后足第一附节附垫分成2个叶片。后足胫节端距6个,背面2个,腹面4个,中间的2个小。后足腿节略比胫节稍长。

卵褐色,长6.0mm,宽1.6-2.0mm。卵壳坚硬。以卵在2-3cm土层越冬。若虫共经5龄。生活史:一年一代。

图片

蝈蝈的生活习性

卵:当年所产之卵全部在表土层越冬,翌年4月天气湿润,卵迅速膨大,长度增加44-58%,宽增加93-126%。孵化时卵壳破裂后,虫体在另一层膜内蠕动,最后膜破裂出土,历时约2小时。如天气干旱,卵期延长或隔年孵化。卵期244-669天。

若虫:若虫共蜕4次皮,蜕皮时头向下,足抓住附着物,头胸蜕裂线先开裂,依次前足、中足、后足、触角及腹部蜕出,历时约65分钟。后将蜕下的皮吃掉。

成虫:成虫多在上午羽化,经7—13天开始交配,历时30分钟左右,雄虫排出乳白色直径达10mm的粘性精托,并附着在雌性生殖器内外,便结束交配。这时雌虫腹部向前弯曲,并用口咬食精托,将精子挤入贮精囊中,不取食精托则不能产生受精卵。

蝈蝈一生可进行多次交配。雌虫交配后13-20天开始产卵,产卵期很长,怀卵后体重可增加3倍左右。产卵时腹部向上提,产卵管垂直插入上内,产卵瓣上下错动,将卵产于土中,散产,产完卵后抽出产卵管,用力向后弹土封闭产卵孔,再继续产卵。

图片

白天产卵多于晚上,7月上旬产卵开始,高峰在8月,9月末结束。每头雌虫产卵200-444粒,每粒卵重14mg,雌雄成虫寿命近似,一般为80-90天。进入9月下旬成虫很快死亡。雄虫能发声,左翅基有音锉,呈弧形,高0.4mm,宽0.15mm,长5.43mm,每隔0.029mm生一横突。

右翅基有一3.14×3.46mm鼓膜,边缘脉加厚,比一般翅脉加厚8倍左右,但薄膜只厚0.0286mm。发声时两翅斜竖起,来回摩擦而发出巨大声音,以招引异性。受惊扰时发出急促的声音,跳到植株下逃跑。

食性:杂食,但以捕食其它昆虫为主。在饥饿时能自相残杀,一般雌虫吃雄虫较多。由于它能捕食一些害虫,所以应合理捕捉利用。柞蚕区视为害虫。植物方面除取食各种绿色植物外,也取食窝头、米饭,豆腐、馒头、炸饼等。

该虫天敌有白僵菌、红色寄生螨、螳螂,有时在捕食蚂蜂时有被鳌死的情况。它除做为欣赏昆虫饲养外,还可做为害虫天敌,加以保护利用。另外其卵营养成分很高,蛋白质含量达49.49%,可食炒其卵或油炸蝈蝈也是一道美味佳肴。

图片

蝈蝈的叫声:雄蝈蝈叫声的是用两叶前翅摩擦发出醇美响亮的音色,这种声音作用于吸引异性、呼唤同性、惊叫敌人。雄蝈蝈的鸣器前翅在背区,前宽后窄而扁,前翅背呈黄褐色,前翅侧区多呈绿色,多翅脉网纹,翅背很厚,翅侧较薄。

一般雄虫前翅长为14—18mm,也有少数的大翅者,长度可以达到20—30mm。雌虫前翅短,一般在6—8mm左右。雄虫前翅一般为左搭翅,即左翅盖于右翅之上。鸣叫发声时两前翅斜竖起,来回摩擦,从而发出巨大的音响。两翅愈发达(翅大且厚),摩擦就越强劲有力,叫声愈大。

蝈蝈的天敌:鸟类、螨类、鼠类、小昆虫(如蚂蚁、螳螂等),此外还有蜘蛛。

图片

蝈蝈的捕捉方法:蝈蝈的捕捉有白天和夜间两种,白天名优虫多但捕获量小,夜间的虫糙但捕获量很大!上品佳虫的鸣声为单数!

分辨蝈蝈的老嫩秘诀:1、看肚皮;2、看头部;3、看体色;4、看吃食;5、看须爪;6、看行动速度。

图片

蝈蝈历史文化

商周时期人们把蝈蝈和蝗虫统称为“螽斯”,宋朝人将蝈蝈与纺织娘混为一谈,明朝才有了“聒聒”的称呼,“聒聒”和“蝈蝈”都是以声名之,实际上“聒聒”和“蝈蝈”是一个等同的名称。

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大禹就开了崇拜蝈蝈的先河。古文中禹就是“虫”。《玉篇(虫部)》中讲,“禹虫也”。《尔雅(释虫)》曰:“国貉,蚃虫”。郝懿行义疏:“蚃虫即虫蚃,蚃犹响也,言之声响也”。《尔雅》说得明白,禹虫叫“国貉”,又带响声,必今之蝈蝈。

大禹是以禹虫——蝈蝈来命名的。于是禹虫便成了大禹氏族之图腾。所以后世就以禹虫的习性来崇拜,祭祀大禹。《荀子》记载有所谓“禹跳”,扬雄《法言》说:“巫步多禹”,都是说后人祭祀禹时跳的舞蹈好多都是蝈蝈那样的跳步。三千年前《诗经》中相传为周公旦所作的《七月》以及民歌《草虫》,《螽斯》等是世界上最早的记载蝈蝈的文字。

图片

其代表作《螽斯》:“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节奏欢快,展现了一个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整篇文字都在颂扬蝈蝈的种族兴旺。是生产力低下时对生命繁衍的企盼,是一首祝人多生子女的喜庆民歌。由此而产生的成语“螽斯衍庆”便成了喜贺子孙满堂的吉祥语。

中国人历来视蝈蝈为宠物,宋代人开始畜热养蝈蝈,明代从宫廷到民间养蝈蝈已经较为普遍。明太监若愚在《宫中记说到皇宫内有两道门以蝈蝈的名字命名,一曰“百代”,一曰“千婴”,这当然是延续了远古时代对蝈蝈的生殖能力的崇拜。到清代掀起了前所未有的蝈蝈潮。

图片

从康熙,乾隆直到宣统,许多皇帝都喜欢蝈蝈,乾隆游西山,听到满山蝈鸣,即兴赋诗,曰:“……雅似长安铜雀噪,一般农候报西风……”末代皇帝宣统与蝈蝈的情缘更是带有浓重的神奇色彩。

图片

https://mp.weixin.qq.com/s/M5rBLs98G0lq3ktKR_NuNw

阅读 17258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