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库
 
首页 > 物种资讯 > 植物资讯

重庆男子钓起“牢底坐穿鱼”,一分钟就放生!鱼:我放过你了

媒体:植物智  作者:内详
专业号:滇池金线鲃 2024/10/31 17:34:59

近日,重庆一位钓友@九斤半

钓起一条“传说中的胭脂鱼”

当时他跟朋友一起拉了13分钟

这条鱼一出水面就被认出

是号称“牢底坐穿鱼”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胭脂鱼

当时他们第一个想法

就是赶紧取钩放鱼

一分钟就把这条珍贵的胭脂鱼放生

胭脂鱼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比较陌生,此鱼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长江和闽江流域,主要以青苔和水底泥沙中的有机物为食。胭脂鱼的历史悠久,其远古祖先原始骨鳔鱼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恐龙时代。时至今日,原始骨鳔鱼的其他现存近亲,如多鳍鱼和弓鳍鱼,主要分布在北美洲。因此,胭脂鱼就成了骨鳔鱼的亚洲“独苗”。

胭脂鱼“很刑”

它的鱼皮会变色

随年龄增长

最终会变成胭脂红

所以也叫胭脂鱼

被渔民奉为河神

是我国5种珍稀鱼类之一

由于数量稀少

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胭脂鱼因体色如胭脂得名,不过这种胭脂色只有大型雄鱼身上有,雌鱼一身黑紫,只鱼鳍带些红色,小鱼则是全身红黑色。

胭脂鱼身体侧扁,背鳍发达,背鳍下的背部也跟着高高隆起。脑袋小,嘴巴短而厚实,眼睛为圆形凸起,眼下是两个小小的鼻孔。

除了脑袋外,胭脂鱼全身都有细密的鳞片。

胭脂鱼是我国的特有属种,长江干流较为多见,福建闽江水系也有分布。

它们各个阶段生活的环境各有不同,幼鱼阶段喜欢集群在水体上层活动,穿梭在水流缓慢的砾石之间。

到了半成鱼时则喜欢待在中下游处,缓慢地在水体中下层活动。

长成成鱼以后,它们又转移到江河上游处,此时行动变得迅捷,活动于水体的中下层。

胭脂鱼属洄游性鱼,同样因葛洲坝截流产卵困难,外加人类的过度捕捞,数量十分稀少,如今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好在如今人工养殖技术成熟,人工养殖的胭脂鱼已经有了稳定的数量,受保护的仅限野生种群,市场上售卖的养殖鱼是可以吃的。

但要切记,野外若是钓到这种鱼,一定不能带回家就给煮了。

这几种“牢底坐穿鱼”记得辨别放生

野外钓鱼时,应小心谨慎,遇到以下几种鱼一定要妥善处理!

中华鲟

中华鲟在地球上生活了1.5亿年之久,在厚重时间的打磨下,如今已成一块活着的“化石”。

以前的中华鲟在我国分布极广,从北边的辽东湾,到南边的珠江口,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如今数量大减,仅在长江中下游及黄东海沿岸能看到它们。

中华鲟体型较大,一度成为长江流域最大的鱼,加冕“长江鱼王”。

一条成年中华鲟一般长0.4到1.3米,重50到300公斤,有的甚至长到5米长,600公斤重,属罕见个体

中华鲟的脑袋呈三角形,嘴巴横着长在这个三角形的下面,嘴的前面还有4对须。

这个三角形的上面则是一双小小的眼睛,眼前方是大大的鼻孔。

它们的背鳍位于身体后部,与尾鳍靠的很近。尾鳍的上缘有一条纵行的棘状鳞,雌性棘状鳞较大,看起来更加不平整。

它们的侧面为青灰、灰褐或是灰黄色,往肚子方向颜色由浅灰到黄白,肚子则为乳白色。

中华鲟是一种洄游性鱼类,上世纪80年代开始,葛洲坝的修建,阻碍它们洄游产卵,数量从70年代的1万尾骤减到了2176尾。

之后数量下降的趋势仍在继续,2000年下降到363尾。2010年时只有57尾。

如今中华鲟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无论是野生还是人工养殖,都禁止出售和食用。

很多人看到市场上有中华鲟售卖也没人管,其实那并不是真的中华鲟,而是人工培育出来的杂交鲟。

他们给自己的鱼取名中华鲟,只是靠噱头吸引顾客。

北方铜鱼

北方铜鱼是我国特有鱼类,在甘肃靖远至宁夏中卫一带流域有分布,俗称鸽子鱼,又名“宫廷鱼”,据说曾经是专供皇宫贵族食用的鱼类。

北方铜鱼身体稍有些侧扁,身体的前段为圆筒形,脑袋小而尖,脑袋后面的背部有一点隆起。

它们的身体颜色主要为青灰色,略带一点黄,侧面青紫色,腹部银白色,白中也是带一点黄。

北方铜鱼主要在水底栖息,总是成群活动,捕食一些底栖动物,幼鱼则是以其他鱼类的卵为食。

它们冬季活动于深水的岩石之间,春季时溯游而上,到产卵场产卵。

北方铜鱼肉质细嫩,味美鲜香,历来是宴席上的珍品,有句俗语“天上鹅肉,山里的鸡,都比不过黄河鸽子鱼”,说的就是北方铜鱼。

为了这口美味,人们撒下了无数的网,毫无节制地捕捞,以及三峡水利工程建设,导致北方铜鱼数量锐减,处于极度濒危状态。

如今它们在《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售卖或食用都是违法行为。

由于北方铜鱼对生长环境要求严格,难以进行人工养殖,想要吃到这种宫廷美味是很难的事。

比起宫廷美味,自由更加可贵。

扁吻鱼

扁吻鱼俗称新疆大头鱼,虎鱼、水中大熊猫。

这种鱼的体长一般为80到94厘米,重12到14公斤,脑袋很大,故名大头鱼,嘴巴扁而平,故名扁吻鱼。

它们浑身除了胸部无鳞,其余各处都密布着较为细小的鳞。背上的颜色为青灰色,腹部银白,鳍间略带一些橙红,体表还夹杂着许多不规则的褐色斑点。

扁吻鱼是新疆塔里木盆地特有鱼类,生活在海拔800到1200米之间,仅在塔里木河水系中有分布。

扁吻鱼肉质细嫩,煲出的汤如牛奶一般,大大的鱼头富含脂肪,历来是新疆人民的滋补佳品。

新疆南部有一个“吃鱼民族”,据说以前他们不吃五谷,专吃扁吻鱼等鱼类。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扁吻鱼数量急剧减少,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既有它们本身的缺陷,也有人类活动的影响。

扁吻鱼需生长很长时间才能成熟,繁殖能力弱,环境适应能力不强,种群数量本就不多。

人类建设水坝阻断它们洄游产卵,过度捕捞,引进外来物种,进一步导致它们走向濒危。

到80年代,在塔里木河中几乎找寻不到它们的踪迹。

1988年,扁吻鱼被列入中国一级保护动物名录,在中国《濒危野生动物红皮书》鱼类部分中属一级保护动物。

如今这种鱼跟大熊猫一样珍贵,捕到钓到,一定要慎重处理。

金线鲃

金线鲃又叫金线鱼、小洞鱼、菠萝鱼。它们在阳光下游动时宛如窜动着的金线而得名。

这种鱼身体侧扁,脑袋细长,脑袋后面的背部稍有些隆起。头与背部为青灰色,身体其余部分为淡黄色。

有些金线鲃的身体呈半透明状,身上血管和尾椎骨依稀可见。

金线鲃是我国特有鱼类,只在云南、贵州和广西等地的河流中有分布。

由于人们围湖造田、肆意捕捞,引种不慎等活动,导致金线鲃的数量大量减少。

1986年,滇池中的金线鲃几乎消失,仅湖周边的少数龙潭中有少量幸存。

滇池金线鲃的生存现状引发人们关注,人工繁育再放生,成为拯救它们的有效手段。

2007年3月,首次金线鲃人工繁育成功,收获了鱼卵1600粒,成功孵化480条小鱼苗,经过10天的饲养,小鱼苗的成活率在95%以上。

这是继中华鲟、胭脂鱼后,第三次成功繁育国家级保护鱼类。

这些繁育成功的金线鲃陆续放归滇池中,从2009年到2018年,已累计在滇池中放生800多万条。

别看滇池金线鲃的数量有了很好的恢复,就敢去捕捞它们,如今的滇池金线鲃仍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切记不可随意捕捞,更不可出售或是食用。

钓鱼看似只是简单的业余活动

却有很大的风险

一着不慎

钓到一条受到国家保护的鱼

放了还好

若是执意带回家放进锅里

那就有牢狱之灾了

来源 上游新闻

阅读 217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