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库
 
首页 > 保护界动态 > 保护动态

阿拉善SEE "种树"图鉴:为Ta们的明天“植”入生机

媒体:原创  作者:阿拉善SEE基金会
专业号:阿拉善SEE基金会 2025/3/13 14:38:40

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植被覆盖了大部分区域,它们如同绿色的脉络,滋养着这片土地,维系着生态平衡。从辽阔的草原到茂密的森林,从干旱的沙漠到湿润的湿地,中国几乎包括世界上除了极地冻原以外的所有主要植被类型。这些植被共同构建起地球上独一无二的生态景观,为无数生命提供了栖息之所,调节着全球气候,守护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中国不同植被类型的空间分布。来源于《中国自然地理图集》 (第三版)

阿拉善 SEE 作为中国民间环保的重要力量,在荒漠、森林、海洋等各生态系统,围绕濒危物种栖息地保护、地表植被恢复、守护海岸线等生态保护项目,开展对应林木种植与保育工作,为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做出了不懈努力。这些绿色行动背后,为万物生灵共同的家园“植”入更多生机。

种梭梭,筑起荒漠生态防线

荒漠植被是干旱地区生态系统的核心,它们以顽强的生命力在极端环境中扎根,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这些植被不仅能防风固沙,减少土地荒漠化,还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为其他生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同时,荒漠植被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和维持生态平衡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于2014年启动的阿拉善SEE“一亿棵梭梭”项目,堪称一场与荒漠扩张掰手腕的行动——计划用十年时间,在阿拉善生态关键地区种植一亿棵以梭梭为代表的沙生植物,恢复200万亩(13.33万公顷)生态植被,重建生态屏障。

截至2024年,项目已在阿拉善关键生态区种植以梭梭为代表的沙生植物超9550万棵,面积185.02 万亩(超12.33万公顷)。这片土地上,梭梭等沙生植物,凭借其耐旱、抗风沙的特性,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逐渐形成一道绿色的屏障,阻挡着风沙的侵袭,为荒漠生态系统的恢复注入了生机与希望。

为濒危物种种树,守护生命栖息地

森林,是地球之肺,是生命的摇篮。中国森林主要分布于东北、西南与南部,少数零星分布到西北山地,从北向南呈有规律的地带性分布。作为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森林不仅为人类提供清新的空气,还调节着气候,保持着水土,是地球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树木不仅是森林的基本组成单元,更是地球生态系统稳健运转的重要支撑。在四川眉山市、雅安市、绵阳市、凉山彝族自治州,重庆市等地,SEE基金会与9个保护区/林业局/国家公园等开展合作,截至2024年底,种植云杉、冷杉、槭树、桦树等乔木超过270万株,修复面积超2100公顷。其中,位于现有或潜在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内种植槭树、桦木、冷杉、云杉等树种73万株,面积700余公顷。

特别是在四川地区,SEE基金会联合蚂蚁森林、汇丰银行等爱心企业以及大熊猫国家公园各级机构,探索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友好的发展方向,开展大熊猫栖息地修复造林项目,为该区域大熊猫和其他野生动物提供良好栖息环境,连通碎片化的栖息地。同时,项目的实施也助力林地发挥多重效应,惠及涵养生物多样性、固碳制氧、社区发展等多项可持续发展目标。

种植的大熊猫栖息地生态恢复本土物种扇叶槭©荥经县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

在华北地区,作为中国华北豹的重要栖息地之一,由于人类活动、栖息地破碎化等因素,华北豹的生存面临严峻挑战。华北豹偏好以松树和栎树为主的针阔混交林植被。栎树又名橡树,是华北地区原生温带森林中的关键阔叶树种,根深叶茂,其生物量大、枯落物多、种子产量大且营养高,能够为众多生物提供优质栖息地和丰富食物资源。阿拉善SEE联合各级政府,带动企业家、公众、志愿者、环保公益活动等多方力量,通过种植栎树及开展自然教育活动,修复森林生态系统,推动公众的广泛参与。

恢复地表植被,重塑大地生机

在水土流失严重区域,尤其是自然生态状况严峻的西北地区和黄河流域,通过植树造林等方式,逐步恢复地表植被,构建健康稳定的生态系统。同时,搭建全民参与生态修复的社会化平台,鼓励公众积极投身其中,为生态改善贡献力量,推动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截至2024年底,阿拉善SEE荒漠化防治项目在陕西、甘肃、宁夏三省种植山桃、山杏等树种近3560万棵,种植面积2.3万公顷。

成活的云杉

SEE基金会内蒙古环保项目中心也通过每年开展植树活动,带动会员和公众累计种植樟子松、油松、灌木丁香等树种共计2490棵/株,保护及植树面积超12公顷;在黄河流域,SEE基金会黄河环保项目中心也通过带动会员、公众志愿者等各界力量,通过种植桂花等树种保护黄河湿地生态,提升公众环保意识。

在齐鲁大地,SEE基金会齐鲁环保项目中心联合山东环境保护基金会共同开展“我为母亲河种棵树”项目,通过在黄河流域植树造林的方式,修复和保护黄河生态环境,并组织净滩等环境教育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公众参与黄河生态保护。自2020年项目执行至今,共种植柽柳等树种70多万棵,建立黄河生态碳中和林1万余亩。

海里 “种树”,守护蓝色家园

在沿海地区,海岸卫士红树林不仅能守护海岸线,为人类提供防风消浪、食物供给等生态系统服务,还具有超强的储碳、固碳能力,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

“蔚海行动”,由SEE基金会联合一众海洋公益伙伴发起,致力于保护滨海海岸带和岛礁生态系统,通过建立新的海洋保护地和提升现有保护地的管理有效性,增强海岸带居民和小岛屿居民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截至2024年底,“蔚海行动”在山东威海、福建福鼎、罗源、漳州、广东湛江、海南海口、文昌等地,修复红树林超210公顷,修复海草床生态湿地70公顷,种植海草约6887万株,与当地政府、社区居民合作保护重要滨海湿地2.1万公顷,直接及间接受益人群超过千万。每一株红树、每一片海草,都在为海洋生态筑起绿色屏障,守护生命的未来。

“蔚海行动”一期项目修复地块

此外,作为阿拉善SEE发起的八家基金会之一,红树林基金会(MCF)立足深圳湾,截至2024年底,在泉州、湛江、北海等地完成红树林湿地修复及有害生物治理48公顷。

在广西防城港,通过开展“海上森林守护计划—防城港东湾红树林生态修复”植树活动,在滩涂上种植秋茄、桐花、红海榄等苗木近1900棵/株;SEE基金会八闽环保项目中心也通过开展红树修复项目,在漳州龙海市滩涂区域,种植秋茄等红树苗木,并开展垃圾清理、互花米草清除、红树林补植、林分抚育等修复工作,累计种植500多株秋茄苗、1500多株胚轴。

阿拉善SEE积极搭建全民参与生态修复的社会化平台,鼓励公众投身其中,为生态改善贡献力量。SEE基金会太行环保项目中心连续5年开展植树自然教育活动,带动公众种植槐树、杨树、松树等树种,累计参与近千人次;在渤海湾,SEE基金会渤海环保项目中心也长期带动当地伙伴及志愿者,通过种植国槐,提高了公众爱护自然、保护自然,让绿色理念深入人心。

每一棵树、每一片红树林,都承载着改善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使命。2025年“3·12”,第47个植树节,我们希望有更多人加入到这场绿色行动中,一起用实际行动,为地球的明天种下更多希望。

参考资料:

中国高清森林分布图 草地资源 植被类型分布图

中国植物地理知识汇总、中国主要植被分布规律归纳

中国有多少棵树?| Science Bulletin

回家,华北豹

阅读 321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