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亿万人的生活。疫情带走生命和财富,也带来了从宏观到微观的诸多变化。很多人由此认为,生活永远无法回到从前。
抗击疫情的战斗仍在继续,有关未来的讨论已经开始。近段时间,众多国际问题专家纷纷发声,就各国抗疫行动的经验教训,以及疫情对国际秩序的影响各抒己见。
疫情不会让彼此关联的世界走向终结
作者 希夫山卡·梅农
译者 张 俊
疫情之下,有三大趋势是显而易见的:
第一,新冠肺炎的全球性流行,让包括自由主义者在内的所有人不得不求助于政府。各国政府在抗击疫情及其导致的经济下滑时的表现,事关社会稳定及社会内部的阶层分化。这会带来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回归。
第二,疫情不会让这个彼此关联的世界走向终结。其实,这场流行病本身就是人类相互依存的证明。诚然,很多政治体相继出现了“向内转”的势头,希望借此更好地掌控自身的命运。我们正迎来一个锱铢必较、越来越逼仄的新世界。
第三,透过疫情,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希望和理性的光芒。如果我们由此意识到通过多边合作应对全球重大议题的现实意义,那么这场危机多少也算有一点正面影响。
(作者曾任印度国家安全顾问、驻中国大使。摘自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站)
抗疫成效与民众对政府的信任有关
作者 弗朗西斯·福山
译者 潘彩萍
疫情消退后,我们应该放弃二元论。判断某个国家能否有效应对危机的标准并非政体类型,而是国家的能力,特别是民众对政府的信任。
无论采用何种体制,国家都需要把自由裁量权下放给行政机关,危机迫近时尤其如此。既有的法律和规范不可能预见到(传染病大流行这样的)突发状况。在紧急时刻,决策者的能力和判断将发挥决定作用。
在权力下放的过程中,信任是重要的,公民要相信行政部门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最重要的不是政体类型,而是民众是否信任他们的领导人,以及后者是否领导着一个有能力的国家。就此而论,美国当下不断加深的“部落主义”让人难以乐观。
(作者是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教授,代表作《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摘自美国《大西洋月刊》杂志网站)
疫情造成指数级威胁
作者 托马斯·弗里德曼
译者 韦盖利
指数的力量是人类最难掌控的东西之一。很不幸,流行病恰恰具有这种力量。如果不采取“封城”等果断措施,确诊病例数从5000例增长到100万例的速度,绝对会超出你我的想象。
打个比方解释一下我们面临的指数级威胁:病毒就像高利贷,每天收25%的利息。最开始我们借了1元(相当于出现第一个病人),40天过去总共欠了7500元。要是再等三个星期,这个数字就变成接近100万元了。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全力减缓病毒传播速度、尽可能给每个人做测试——输了这场战役,就输了整场战争。这也是为什么我特别关注确诊病例数与重症监护病房的床位数之比。在疫情高峰期,如果床位多到能“应收尽收”,我们就可以松口气;不然,乱子就大了。
(作者长期报道国际新闻,代表作《世界是平的》。摘自美国《纽约时报》网站)
疫情让已经开始的变革加速
作者 马凯硕
译者 张 俊
新冠肺炎疫情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全球经济方向,只会让已经开始的变革加速:“以美国为中心的全球化”正在发生转变。
为什么?因为美国人对全球化和国际贸易失去了信心,而中国并未丧失信心。中国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复苏是参与全球化的结果。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在此过程中勃发,相信自己在任何领域都不落下风。
正如我在新著《中国怎么赢?》中提到的,美国现在有两种选择。如果美国的首要目标是保持全球主导地位,它将不得不与中国进行零和游戏式的地缘政治竞争。然而,如果美国的目标是改善本国人民的福祉,它就应该与中国合作。
(作者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摘自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站)
借疫情攻击中国,是件可耻的事
作者 马丁·雅克
把疫情作为攻击中国的借口,是一件可耻的事情。当中国需要支持、同情和团结的时候,个别国家的一些人却进行嘲笑、污蔑,毫不掩饰种族主义情绪。为什么会这样?西方一些人对中国的偏见根深蒂固,并依然影响着其对中国的态度。个别西方国家的一些人对中国的发展满腹牢骚,这种情绪混杂着恢复旧的国际秩序及建立经济、政治和民族等级制度的企图。
中国依靠自身制度成功抵御了风险,控制住疫情。有的国家却被自己的傲慢蒙蔽了双眼,没能及时学习中国经验,也没有拿出必须的强有力措施。这次疫情毫无疑问证明了中国制度的优势。在人民需要帮助的时候,有的国家政府的表现令他们失望。与此同时,批评中国的声音也大多沉默了。这些国家别无选择,只有学习中国的防控经验。
(作者是剑桥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高级研究员。摘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美国无法独善其身
作者 约瑟夫·奈
译者 张 俊
特朗普政府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聚焦“大国竞争”,但这次疫情表明,即便美国在大国竞争中占了上风,它还是无法独善其身。
曾在奥巴马政府时期担任美国国家安全顾问的理查德·丹泽格曾指出,21世纪的技术在分布上是全球性的,在后果上同样是全球性的。传染病、人工智能、计算机病毒、核泄漏……是所有人的麻烦。国际社会需要建立一套基于协商的情报共享机制,以及共同的危机应对计划、规范和条约,这样才能充分缓解风险。
面对重大跨国威胁,光靠美国单打独斗是不行的,我们必须认识到与其他国家共同行使权力的重要性。大家都说“国家利益第一”,问题在于,这种利益的定义范围有多大?这次疫情表明,美国没能通过及时的战略调整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作者是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教授、前院长。摘自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站)
中美合作才能击败致命的敌人
作者 格雷厄姆·艾利森
译者 陈荣生
如果不让中国参与进来,我们(美国)就无法在抗击疫情的战争中取胜。抗疫行动令一个重要问题凸显:没有彼此的紧密合作,中国和美国都无法维护自身利益。
在抗击新冠病毒的斗争中,乃至今后应对其他流行性疾病的基础工作中,中美两国应该在哪些领域发挥伙伴作用呢?
首先是数据上的合作,从基因组到流行病学研究。
其次是在具体诊断措施和公共卫生策略上的合作。
第三个合作方向是生物医学领域的基础和转化研究。
两国应该认识到,只有充分合作才能击败(病毒)这个致命的敌人。双方的伙伴关系,即使是有限的伙伴关系,也是战略层面的必选项。
(作者是哈佛大学教授。摘自美国《国家利益》杂志网站)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