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库
 
首页 > 物种资讯 > 植物资讯

中国灭绝与再发现植物之——尖花藤 (149)

媒体:原创  作者:宝哥儿
专业号:宝哥儿 2025/2/22 9:00:22

白马岭上的待解之谜:尖花藤

(绝灭 EX)

尖花藤 Friesodielsia hainanensis Tsiang & P. T. Li

Richella hainanensis (Tsiang & P. T. Li) Tsiang & P. T. Li ]

尖花藤是番荔枝科尖花藤属攀缘灌木,中国的特有种,产于海南岛,生长于山地密林中。该种最早于1964年发表,模式标本于1936年采自海南保亭宫寮村白马岭,目前该种仅有模式标本,至今多次采集均未见到野外活体。因此2013年被《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评估为绝灭等级(EX)。

图片

尖花藤 Friesodielsia hainanensis

【孙英宝绘图,根据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室,标本号 01186897】

1. 叶枝,2. 叶,3. 叶背面观(示叶脉),4. 果枝。

形态特征

全株无毛或仅叶背中脉上略被微毛。叶纸质,长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10-21.5 厘米,宽 3.7-7.5 厘米,顶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浅心形,叶背苍白色;中脉和侧脉在叶面扁平,在叶背凸起,侧脉每边13-15条;叶柄长5-8毫米。成熟心皮近圆球状,长1厘米,直径8毫米,顶端有短尖头,光滑无毛,内有种子1颗;种子近圆球状,长8毫米,直径6毫米,种皮薄,棕色;果柄长1厘米;总果柄柔弱而长,单生于叶腋内或腋外生,或腋上生,长5.3-7.5 厘米。

发现之旅:从惊鸿一瞥到杳无踪迹

1936年10月27日,植物学家刘心祈进入海南保亭县宫寮村白马岭,在山坑中的野生密林里发现了一株高3米的奇特植物。刘心祈采集标本后,初步鉴定为番荔枝科皂帽花属 (Dasymoschalon),将标本收藏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标本室。

几十年后,著名植物学家蒋英、李秉滔看到了这份标本,通过仔细鉴定,认为其属于番荔枝科尖花树属,且为中国特有的新种。1964年,蒋英、李秉滔在《植物分类学报》将其正式定名为尖花藤(Friesodielsia hainanensis)。

图片

尖花藤在《中国植物志》第30(2)卷 (1979)中的记录

1979 年,蒋英、李秉滔编写《中国植物志》相关条目时,认为尖花藤属与尖花树属两者的区别较小,仅在于成熟心皮有无柄和种皮薄或厚的一点差异,而将两属合并,因此《中国植物志》上的尖花藤学名为Richella hainanensis。新的 Flora of China 认为尖花藤没有花的形态特征,尖花藤的归属应当存疑,而用回了其原始名称。

图片

尖花藤在《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评估

目前的植物学文献中,两个拉丁学名都有应用,常会造成混淆。除了学名,尖花藤还有一点令人困惑,那就是自1936年刘心祈首次发现后至今,再无人发现或采集到尖花藤。国家标本平台上的标本仍只有1 份,照片数量为 0。2013 年,由生态环境部(原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编制的《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评估报告中,将尖花藤列入绝灭等级。当年白马岭上的尖花藤从何而来?是否在别处还有同类?中国尖花藤尚有许多谜团,有待植物学家们去破解。

研究名人:著名植物学家蒋英

图片

蒋英先生像(引自网络)

尖花藤的定名人是中国杰出的植物学家蒋英。蒋英1898年11月6日出生于江苏省昆山县(今昆山 市)。1917年,蒋英考入上海沪江大学文学院,后来为了心爱的植物学,他决然中断学业,重新考取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森林系。毕业后,蒋英与陈焕镛、秦仁昌等植物学 泰斗一起工作,迅速成为出色的植物学家。1941年春,荷兰国立植物标本馆发出聘书,重金聘请蒋英为他们编写《马来西亚植物志》,鉴于国内科研任务艰巨,他复信婉言谢绝,并赋诗抒怀:“挥手光阴四十春,如云逸志浥清尘。还将白雪酬初愿,谢却黄金抱璞真。”

图片

花皮胶藤 Ecdysanthera utilis(引自《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图片

酸叶胶藤 Ecdysanthera rosea(引自《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图片

红杜仲藤 Parabarium chunianum(引自《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图片

毛杜仲藤 Parabarium huaitingii(引自《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图片

鹿角藤 Chonemorpha eriostylis(引自《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新中国成立后,蒋英凭借深厚的植物学知识为中国植物学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1951年,他被委任为两广野生橡胶资源调查队队长,经过艰难的搜索,他在广东三灶岛发现一种含胶量达 35% 的优质野生橡胶藤,名为花皮胶藤,之后又用两年时间,陆续发现酸叶胶藤、红杜仲藤、毛杜仲藤、鹿角藤等多种含胶量高的野生橡胶植物,填补了中国橡胶资源调研的空白。

图片

蛇根木 Ravolfia serpentina (杨可四绘图)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治疗高血压病的蛇根木被外国垄断,国外禁止此药物向中国出口,即使要买一点蛇根木生物碱,每50克要价也高达937元。蛇根木是夹竹桃科萝芙木属植物。蒋英不相信在中国找不到蛇根木或近缘种。1961年,他经过8个多月的调查研究,终于在云南南部发现了野生的蛇根木,与国外的蛇根木相比,不仅疗效相同,副作用还小。

图片

团花 Neolamarckia cadamba (引自网络)

1973 年,蒋英从国外文献中看到一种每年可长几米高的树—团花[黄梁木Neolamarckia cadamba (Roxb.) Bosser],他立即翻阅了早年的调查笔记,查到中国广西十万大山等地有野生群落,便把文章译出送交有关部门,建议广西林业部门组织采集种子。现在,这种被誉为“奇 迹树”的黄梁木,已被列为全国速生丰产树种。

所属类群:热带雨林中的“活化石” ——番荔枝科植物

尖花藤属所在的番荔枝科,其所含植物是世界热带地区重要的植物类群,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与经济价值。番荔枝科植物大部分为高大木本植物,在热带雨林中常居于高林层或次林层中,木材坚硬,树干挺直,适用于建筑、家具等用材。其植物体内富含多种化合物,或作为香料,如依兰、鹰爪花;或作为药用植物,在防治肝癌药物提取方面也有着可喜前景。

图片

番荔枝科 Annonaceae (引自网络)

中国有番荔枝科植物24属,103 种,6 变种,其分布具有 重要的地理与气候研究价值,达尔文曾把该科植物称为“活化石”,番荔枝科植物具有远距离间断分布特征,为泛热带分布。根据著名植物学家塔赫他间(Takhtajan)研究,认为番荔枝科植物的“故乡”在亚洲。有研究认为,在云南东南部植物区系中具有丰富的东亚植物区系的代表成分,但在云南南部植物区 系中却有如番荔枝科植物这类热带亚洲代表成分,这说明云南南部植物区系与东南部植物区系可能具有不同的起源背景,在云南南部与东南部之间可能存在一条历史生物地理线,这条生 物地理线暂命名为“华线(Hua line)”。

图片

尖花藤 Friesodielsia hainanensis(孙英宝绘图)

阅读 224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