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库
 
首页 > 保护界动态 > 保护动态

深圳“生态宝库”日趋丰富:14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超过20个物种本地命名

媒体:深圳特区报  作者:李舒瑜
专业号:腾讯基金会 2024/6/28 14:33:17

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深圳,也有“野性”的一面。随着生态保护水平的不断提升,深圳“生态宝库”的物种日趋丰富,拥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140多种,超过20个物种以“深圳”或者深圳地名命名。

近日,市人大常委会视察我市自然生态保育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情况工作时,上述情况汇报赢得了人大代表的点赞。

“消失”的稀有物种陆续回归

代表们视察首站来到梧桐山。山顶上大头茶开得绚烂,半山腰上“活化石”桫椤四季常青。工作人员介绍说,山间常有穿山甲、小灵猫、蟒蛇等野生动物出没。近段时间,野猪数量增多,常常闯入游客镜头,正成为新晋“网红“。

随后,代表们来到仙湖植物园看到,多株苏铁正开花结果。这里有苏铁类植物240多种,是世界上收集保育苏铁类植物最多的植物园之一。

代表们视察所见,只是深圳“生态宝库”的冰山一角。据介绍,截至去年底,深圳自然山地有维管植物2173种,陆域野生脊椎动物651种,包括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147种。每年约有10万只候鸟在深圳越冬,全市鸟类种类总数约占全国的1/4。

近年来,生物多样性调查陆续发现野生动植物新纪录、新物种,已有深圳天料木、深圳槭、深圳香荚兰、深圳竹链蚧、梧桐山突眼翅虫、七娘山安蚁甲等20多种本地命名动植物。更令人高兴的是,不少“消失”的稀有物种陆续回归,包括水蕨、唐鱼、豹猫、欧亚水獭等。

“双铁线”为生物留足生存空间

深圳物种资源的丰富,源于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提升。2021年出台的《深圳经济特区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对建设生态监测网络、开展生态修复成效评估等作出了明确要求,“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到法律的高度。

为给生物留足生存空间,深圳将50%的市域面积纳入基本生态控制线,在此基础上,又将24%的陆域和19%的海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实行“双铁线”管理,生态系统完整性得到有效保护。近年来,深圳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PM2.5由2012年的38微克/立方米降至16微克/立方米,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为生物提供了良好栖息环境。

生物多样性保护,离不开自然生态监管。在这方面,深圳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率先开展陆域生态调查评估,形成了全市生物多样性本底数据库;率先启动生态安全监测系统建设,逐渐形成了全域五年一次、重点区域一年一次的常态化生态监测评估机制;成立了全国生态环境系统首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调查监测评估工作获得国家级战略力量支撑;率先构建城市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指标体系,对25个陆域自然保护地遥感监测和现场勘查,坚决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

探索高密度城市湿地保护路径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是自然界中自净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在维持生物多样性、应对气候变化、涵养水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当前,深圳已完成新一轮湿地资源调查,全市(不包含深汕特别合作区)湿地总面积约3.5万公顷,湿地率15.67%,湿地保护率45%。深圳湿地承载了480多种野生维管植物,20多种红树植物,150多种水鸟和湿地依赖鸟类,150多种鱼类等生物。

当前,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正式落户深圳。以此为契机,深圳正加快推进红树林湿地博物馆开工建设,这是国家林草局与深圳市政府共同建设的国家级博物馆。湿地公园的建设也在稳步推进,目前已挂牌湿地公园17个,福田红树木湿地成功申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我市还启动湿地保护规划编制,探索高密度城市湿地保护路径。根据规划,深圳力争2035年前,全市湿地保护率达到50%以上,建成“国际湿地城市”。

阅读 790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