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支“重组戊肝疫苗”、全球首个用于乙肝临床治愈的人工干扰素、第一支国产二价宫颈癌疫苗、肺癌靶向治疗世界领先产品……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厦门正在以一种崭新的姿态拥抱生物医药产业,提升竞争力,取得一系列亮眼成绩。
记者在厦门蹲点调研发现,厦门生物医药产业近年来跨越式发展,与当地优质营商环境与优厚政策支持密不可分。二十年来,厦门通过“引种子、建苗圃、育大树、造森林”的方式循序渐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为行业锻造了一张闪亮的“厦门名片”。
引“种”入厦:“建圃护苗”成效显现
2023年12月13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3年)》正式印发,新一代长效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拓培非格司亭注射液”被纳入新版医保目录。作为长效“升白”药物,这款注射液不仅减轻相关肿瘤放化疗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降低了给药剂量,减少了骨髓过度刺激的风险。这款注射液正是由位于厦门市海沧区的特宝生物研发。
1996年,为了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特宝生物联合创始人孙黎与创始团队从湖南来到东海之滨的厦门,创办了这家以“把技术和知识转化为产品,让产品服务患者,实现技术和知识可以转化为价值”为初心的生物医药公司。
在企业初创阶段,公司需要更多经费购置先进设备时,政府有关部门主动对接,提出了“由国家出资购买相关设备,构建公共服务孵化平台,由民营企业运营设备”的提议。很快,这些设备迅速购置到位,并由包括特宝生物在内的多家来厦创业的初创企业共同使用。
“对生物医药企业而言,研发一款创新药周期长、投入大,这就对当地政策支持和产业规划的连续性提出很高要求。”特宝生物副总经理陈方和回忆道,从公司创立至今,无论是市一级还是区一级的决策者都恪守着“一张蓝图画到底”的初心,对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了连续性的支持。也正是在这样的战略定力下,全球首个用于乙肝临床治愈的人工干扰素在厦门诞生了。
有别于其他传统制造业,因为产品生产需要严格资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往往具有“难以迁移性”,这也是厦门在进行产业培育时提出“引种建圃”的原因。而位于厦门市海沧区的厦门生物医药港就是这样的“苗圃”。
“生物医药产业关乎人民健康安全,从研发到生产、流通,合法合规都是第一要求。这就不可避免地带来投入高、周期长、专业性强的特点,需要专门的、完善的产业环境加以支持。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特点,生物医药企业很难像传统产业那样直接把现成的产能搬来迁去。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需要从早期项目抓起,坚持长期自主培育。”负责厦门生物医药港运营的厦门海沧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晔说,在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厦门早早瞄准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以各种方式吸引了一批海归和行业领军人才入厦。今天,这些“种子”已然成长为诸如特宝生物、大博医疗、艾德生物等一批行业佼佼者。数据显示,二十年来,厦门生物医药港已吸引入驻企业460余家,产业规模峰值突破500亿元。
“育树造林”:为生物医药产业保驾护航
2023年12月下旬,在艾德生物的包装车间内,用于肿瘤基因检测的产品正在进行最后的打包工作。这些产品将发往北京、上海、东京、新加坡等地的医院。近年来,艾德生物在肿瘤基因检测多种产品研发上拔得头筹,获得市场青睐。
2008年,艾德生物创始人郑立谋怀揣“缩小中西方在肿瘤精准检测方面差距”的梦想,从海外归国,并在厦门创立艾德生物。作为“海归”引入厦门的重要行业领军人物,郑立谋将公司的英文名定为“Amoy Diagnostics”,而Amoy就是厦门近代的英文“曾用名”,至今在海外仍广为人知。
“引种”之后必须加以呵护培育,才有可能成长为参天大树。厦门市全力为生物医药企业人才落地扎根提供便利。早在20世纪90年代,为解决人才落地的后顾之忧,厦门市就出台了“拔尖人才”政策,像高层次人才评价认定、配套的住房保障、子女就学、个税奖励、配偶安置、医疗保健等一系列接地气的优惠政策,为企业引才提供强大助力,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活力。
艾德生物总经理罗捷敏就是政策受益人之一,“像我这样,我们企业还有不少员工获得了市、区各项人才政策的支持,如今,这些人才已经成为企业的骨干乃至高管,我们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除了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以外,也离不开厦门人才政策的加持和帮助。”
除对产业人才给予优待外,厦门以高效的行政审批效率和创新的政府服务能力构筑而成的优质营商环境,也为生物医药企业节省了大量政企沟通成本。
作为国内医用高值耗材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的综合性医疗企业,公司产品远销至澳大利亚、瑞士、俄罗斯、乌克兰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因企业发展需要,将在全国多省市增设异地库房。进驻政务服务中心的海沧区市场监管局在了解相关情况后,主动作为,指派业务骨干专人指导企业准备申请材料,协助完成增设异地库房的申请审批。据了解,该项服务已帮助企业成功登载171家异地库房,大博医疗也成为厦门市设置外仓最多的企业。大博医疗在全国各省市设立171个物流平台,构建了集安全仓储、智能配送及数字分析于一体的双向物流服务体系,为5000余家医院提供高效便捷、全面优质服务。
在海沧区政务服务中心内,一个名为“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和企业“进不了窗口”事项服务中心格外引人注意。“这两个服务窗口专门帮助解决企业没法分类的一些行政审批事项,确保所有审批工作都有人管。”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主任黄素玉介绍说,两年来通过这两个办事窗口已累计为区内49家生物医药企业解决涉及用地规划、设施配套、政策兑现等诉求事项102件,全方位压减企业与政府行政部门沟通成本。
作为厦门市现代产业体系四个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2022年,厦门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营收双双过千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045.87亿元。厦门市共培育生物医药与健康领域企业1500多家,省、市级新型研发机构21家,上市企业11家。
持续发力:提升厦门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
2012年,由万泰沧海与厦门大学联合攻关研发的戊肝疫苗获批上市,这是全球第一支获得监管部门批准上市的戊肝疫苗。也正是看中包括厦门大学在内的多家高等学府在产业研究领域的先天优势,万泰沧海不断加码在厦门的研发投资。7年后,由万泰沧海研发的首支国产二价宫颈癌疫苗成功上市,突破了国外大药企的垄断,生产出了产量高、价格实惠的国产宫颈癌疫苗。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规模已达到3.57万亿元。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发布的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排行榜上,厦门生物医药港综合竞争力已进入前十,且发展预期被市场持续看好。随着厦门生物医药产业投资持续加码,新产品也不断问世,进一步反哺产业发展基础,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在厦门生物产业协同创新创业中心内,科研人员在厦门市至微电子医药有限公司的研发实验室里正紧锣密鼓地进行最后一道产品测试。由该公司研发的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及其配套试剂将在今年1月正式发售。从测试结果看,这套产品的快速染片能力已完全可以对标国际一流水平。
作为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初创企业,至微电子医药有限公司选择落户厦门也经过了创始人团队的充分调研论证。“选择厦门之前,有三四个城市的招商代表找到我们,但一番攀谈后,我们一致觉得厦门‘产业链和人才高度集聚’的全面优势是其他城市所不具备的。”公司创始人邱世琪说,在一批“前辈企业”的率先垂范下,至微电子医药有限公司未来也会将营收主要投入研发中,加速产品的更新迭代。
厦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未来可期,但也需关注自身短板。“相较于北京、上海、苏州等地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规模,厦门产业体量还有很大差距。”调研中,部分业内专家对厦门的产业发展定位有较为清醒的认知,此时谈“高歌猛进”还为时尚早。
同时,由于生物医药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相对短小,原料、物流等环节成本占比较低,对研发创新能力要求极高,这在客观上也对厦门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更好发挥科研机构“产学研融合发展”作用、提升医疗机构与创新企业的上下游协同能力,应该成为厦门在下一步提升生物医药产业城市竞争力的着力点。(记者 颜之宏)
转自:经济参考报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