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库
 
首页 > 保护界动态 > 保护动态

联结、向善,企业家商业思维解锁公益可持续的跨度与价值

媒体:自媒体公开报道  作者:木林
专业号:阿拉善SEE基金会 2024/10/30 14:26:49

写在前面

二十年,于历史长河不过一瞬之光,但对于一家发源于民间的公益组织,却是由细微种子至茁壮劲草的蜕变历程。2004-2024,阿拉善SEE生态协会成立20周年,作为中国第一个由企业家为主体的环保公益机构,我们看到,在20年发展中,企业家们承担社会责任,通过其影响力、号召力,以及链接资源的能力,解决了一些社会问题。

值此20周年之际,长期关注环保及公益领域、关注阿拉善SEE的资深媒体伙伴,以第三方视角,观察2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公益行业规范化,尤其全球环保声浪背景下,阿拉善SEE这一聚合600位企业家会员的民间环保公益组织的成长历程和所带来的探索和示范;以及透过项目运营、筹款传播等多个维度,观察企业家对于环保本身及公益治理的思考、动机、逻辑与行为方式。本专题系列文章在凤凰网公益频道集结刊发,获授权转载。

2024年9月22日,农历秋分,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当天,阿拉善SEE“节水小米”项目一年一度秋收活动在阿拉善盟巴润别立镇如期举办。

这是该项目举行的第10次秋收体验活动。参加体验的对象,是阿拉善SEE认购“任小米”的会员(内部称为“地主”)及其家属,还有媒体伙伴。

作为以“企业家”为显著标签的环保公益组织,在阿拉善SEE20年的发展历程中,其所凝聚的会员们的商业思维是天然优势。从“节水小米”项目的早期探索开始,这家组织内的企业家们,用商业思维整合资源,让公益机构和社会企业“联手”,推动了环保公益创新模式在中国的实践。

有媒体评价,“节水小米”项目是“一碗小米饭解锁了用公益力量开展荒漠化防治的成功案例”。这是在“社会企业”这一新型企业形态进入中国后,阿拉善SEE探索“公益 民生”环保项目模式的有力延续。此后,阿拉善SEE或以此为蓝本,在西北秦岭、西南山地等项目的实施中,让这一模式得以充分展现。

一碗小米饭解锁了用公益力量开展荒漠化防治的成功案例

从解决生计与环保的关系入手

“一亿棵梭梭”和“节水小米”是阿拉善SEE两个遏制阿拉善地区荒漠化蔓延的标志性环保项目,前者借助“互联网 公益”的风口被公众熟知,得到亿万网友的追捧和参与;而后者更以市场化的手段,发动农牧民自身的参与热情,以一种商业化的方式,链接起环保公益与社会经济价值的双赢。

“节水小米”项目地位于阿拉善盟巴润别立镇,这里被称作“腰坝绿洲”,东临贺兰山,西接腾格里沙漠。保护好这片绿洲,对于阻止腾格里沙漠“东扩”,有着巨大的战略意义。

种植于“腰坝绿洲”的节水小米

在阿拉善SEE生态协会,除了规定企业家会员每年缴纳10万元会费外,更需要持续投入时间精力来参与环保公益活动。如何调动会员参与环保的积极性,如何科学治理阿拉善地区荒漠化,如何处理阿拉善地区农业与环保的关系等问题,是阿拉善SEE早先治理团队重点思考的问题。

2009年,阿拉善SEE时任会长(第二任)王石引入“杂交谷子之父”赵治海培育的节水谷物,引导当地农户通过种植节水型小米,代替传统种植的玉米等以漫灌方式为主的高耗水作物,以期减少对当地地下水资源的开采。

颗粒饱满的节水小米

王石卸任会长前,阿拉善SEE在沙漠种小米的科学试验已经初步完成。

作为接任会长,对于台湾大成集团的总裁兼CEO韩家寰来说,如何把小米卖出去,让农民赚到钱,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韩家寰的公司是覆盖饲料、食品、餐饮、营养科技等多方面的国际性农畜食品企业,他想到成立一家社会企业作为连接沙漠小米和市场的桥梁。

其运作模式是,阿拉善SEE通过铺设和改造节水设施支持当地种植,社会企业负责制定产品标准和收购农户的小米,并把小米售卖给一些食品企业,借助食品企业的品牌效益,让沙漠小米能更容易更广泛地被市场吸收。为此,韩家寰担任总设计师,构思并设计了北京维喜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维喜)。

“社会企业并不是慈善单位,一定要靠市场,靠产品和品牌的价值,让农民、消费者、环境、企业各方多赢才能持久。”韩家寰曾说。

经过五年的摸索、积累,创新种植经验、市场渠道与产品品牌,2015年初,维喜正式成立。时任第五任会长作为维喜的董事,前往沃顿商学院学习如何运营社会企业,节水小米也从“小米大任”到 “任小米”,完成了品牌的演变。

至此,以维喜进行产品市场开发、“公益组织(阿拉善 SEE) 社会企业(维喜) 农户”三方合作的模式正式成型。显而易见,这是在保证公益性质的基础上,用商业的做法保证其可持续性和规模化效果,从而双赢。

闭合运作链条

随着全球范围内对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日益增强,社会企业作为一种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新型企业形态,逐渐被国际社会认可。作为一种全新的组织概念,从2004年开始,社会企业的研究正式引入中国(出自《社会企业的崛起及在中国的发展》)。

往后10年,社会企业在中国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公益组织和少数具有前瞻性的企业家,他们通过实践社会企业的理念,探索解决社会问题的新路径,“用市场手段解决社会问题,并且以解决社会问题为首要目标”,是大家对社会企业的共同认识。

社会企业试图弥补公益机构和商业企业各自在解决社会问题中存在的不足。维喜的出现,正好解决了阿拉善SEE对沙漠小米不能进行规模化推广的问题,使得阿拉善SEE的荒漠治理行动从一群企业家的慈善行为走向了各方联合的市场行为。

“商业化的社会创新模式解决环保问题”、“宣告一个由公益机构和商业企业资源整合、联手推动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公益创新模式在中国展开实践”,这是当时维喜成立时,媒体及社会对阿拉善SEE“节水小米”项目模式的认可和评价。

从组织形态上讲,社会企业的法人实体是企业而不是慈善机构;从企业目标来看,社会企业的首要任务是追求社会效益而不是利润最大化,为了保证这一点,社会企业通常不做或限制股东分红,要求将利润所得用于公益投资。

维喜由阿拉善SEE的49位企业家会员及企业联合投资成立,独立于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专门负责沙漠小米的品牌和市场管理工作,且所有股东只承担亏损的责任,不享受分红。

在“公益组织(阿拉善 SEE) 社会企业(维喜) 农户”三方合作的模式中,维喜负责具体实施节水小米项目,制定沙漠小米的产品标准,进行产品把控和技术支持,并在阿拉善当地设立合作社,负责节水小米从春种到秋收的田间管理及农户沟通;阿拉善SEE作为公益组织,在项目端以资助合作社的方式,支持当地合作社和农户开展节水设施的铺设和升级改造;而阿拉善SEE企业家会员,又通过订单农业的形式如“任小米”认购,进一步增加农户收入,最大化保证种植户的利益,提高农牧民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

同样的模式,在阿拉善SEE之后的探索中吸收借鉴,并进一步深耕。

在西北秦岭,阿拉善SEE西北项目中心在国家一级保护物种朱鹮的核心生活区域,推出“鹮田一分”项目,动员农户在每亩稻田中特别为朱鹮留出一分田作为觅食区;同时,打造“鹮乡米”公益产品对外销售,持续修复和改善朱鹮栖息地,提升当地农民生计,以此带动周边农户积极参与到朱鹮保护的行动中,让环保项目可持续,形成以产业集群带动精准扶贫,让朱鹮保护和农民生计发展实现共赢。

“鹮田一分”项目地©张跃明

在西南山地,阿拉善SEE西南环保项目中心联合养蜂专家等各方资源,通过对滇金丝猴等珍稀濒危物种分布区域——白马雪山周边的社区居民进行喜马拉雅蜜蜂养殖技术培训,发放定制蜂箱,建立“千花觅——喜马拉雅蜜蜂纯蜜”公益蜂蜜品牌等举措,让高海拔原生态的蜂蜜供给到公益投资人和市场,既让当地村民通过养蜂提高了生计,也维系了白马雪山的生物多样性。

阿拉善SEE支持的喜马拉雅蜜蜂蜂箱

从被动输出到自我造血

尽管阿拉善SEE拥有数量众多的企业家会员,似乎不用担心项目资金问题。但从模式上看,认购、认捐仍然是传统的靠外部输血的方式开展公益项目,如果项目更大范围地推进,这种内部认购的方式难以承载项目的可持续性。

早在2010年,在阿拉善当地政府与阿拉善SEE的共同推动下,沙漠节水小米在当地不断推广,种植面积一度扩展到3000亩,产量达百万斤,已远远超出阿拉善SEE会员企业的内销能力。

很显然,要想实现保护生态与生计提升的双赢,仅凭企业家们的公益情怀还远远不够。其背后除了要有一系列资源、资金的高度支持以外,还必须在项目设计上精准有效,最关键的就是保证自我造血能力。

这意味着,从单纯的环保公益,到用商业化的手段解决环保与民生问题,再到向公众推广环保文化,是一个从被动输出到项目自我造血的转变过程。

毫无疑问,阿拉善SEE“商业化的社会创新模式”的运作,得益于企业家主体的特殊优势——企业家们在资金支持、资源链接、战略指导等方面,发挥了重要角色与作用,引入商业智慧和市场思维,与环保公益高效有机融合,比如通过成立社会企业、建立合作社等方式,推动商业运作,得以实现自我造血。

仍以节水小米为例,维喜作为社会企业,还通过研发有市场竞争力的小米产品,如小米棒、小米脆、小米醋、小米啤酒、小米螺旋面、小米通心粉等多种衍生产品,努力满足和吸引不同需求、更多类别的用户,并通过开拓销售渠道,以及品牌宣传推广和活动支持,推动商业运作,带动更多社会公众的支持和参与。

“任小米”衍生产品

鹮乡米、喜马拉雅蜜蜂的项目运营模式也是如此。阿拉善SEE负责对内协调与农户的沟通,对外帮助产品销售。可以看出,阿拉善SEE通过商业化的运作模式,帮助环保项目从公益圈向外突破,这个模式既承载了其公益理念,又有商业手段作为驱动,让环保公益项目最终达成规模化效果。

最后,我们不妨抛出一个问题:尽管项目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但商业市场的竞争是巨大的,这些符合自然规律的生态产业产出的公益产品,如果没有了公益力量的支持,能否持续得到商业市场的认可并占据一席之地?

答案或许清晰可见——只有在新的模式中,将后端的农户、中间的公益机构以及前端的社会企业联合在一起,让整个阿拉善SEE体系具备造血功能,生态与经济双赢的路子才能走得更远。而这也是这群环保企业家们,需要持续研究的课题。

撰文:木林

※文中早期资料源自媒体公开报道

阅读 289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