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库
 
首页 > 疫情防控评论 > 热点评论

重大突破!医学家在蝙蝠基因中找到了“新冠病毒抑制剂”,特效药指日可待!

媒体:网络  作者:电灯胆迅速
专业号:张方译 2020/5/6 18:24:09

全世界都在找新冠肺炎的特效药。

目前到底有没有新冠特效药呢?先来看两个有意思的问题:

蝙蝠,为什么身上能携带超过 170 多种凶险无比的病毒,却能免受其害呢?

人类能否可以从蝙蝠身上找到对付多种病毒的普适性思路?

图片

“超级毒王”蝙蝠,一个萌萌哒却开了挂的哺乳动物

近日,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中国疾控中心、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美国杜克大学的研究团队联合在论文预印本网站BioRxiv在线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Orthogonal genome-wide screenings in bat cells identify MTHFD1 as a target of broad antiviral therapy”。

图片

这项研究对蝙蝠细胞的两万多个基因挨个进行筛查后,发现一个共同的新宿主基因:MTHFD1。

再接再厉,研究团队最终发现宿主蛋白基因MTHFD1的抑制剂carolacton可有效抑制新冠病毒的复制。

Carolacton是一种天然产物,被作为抗生素候选分子用于抑制细菌的菌膜生成。

令人振奋的是,通过与中国疾控中心合作,研究团队发现carolacton也能有效的抑制新冠病毒在人体细胞中的复制,而且抗病毒有效浓度远远低于细胞毒性浓度,展示出了良好的成药性。

清华大学主导的这项研究也不是专门为了针对COVID-19,而是目标直指星辰大海,他们好奇得想要解开“为啥蝙蝠百毒不侵”的谜团,进而发明出能抵抗所有病毒的药物,使人类彻底摆脱病毒的危害,没想到顺带把COVID-19也给解决了……

其实病菌与人体的免疫系统已经博弈了千万年,双方在较量中同步进化,各有输赢。

人类免疫系统主要面对两大对手,一种是细菌,一种是病毒。

细菌(病原细菌)一般是人体细胞1/10,它们侵入细胞内部,汲取细胞营养,致使器官坏死。霍乱弧菌、梅毒、麻风、白喉、结核杆菌都是人类杀手,近代人类发现青霉素等抗生素,对病原细菌取得了暂时性战略胜利。

另一大对手是病毒,比细菌、细胞小数千倍,它侵入细胞内部,汲取营养疯狂复制,最后胀破细胞喷涌而出,如法炮制致使人类死亡。

多年来治疗病毒主要依靠疫苗。

经过几百年现代医学干预之后,细菌逐渐妥协,越来越倾向于寄生。病毒依然顽强,继续与人类对抗到底。

总体来说,人类依靠医学发展占得上风,但这次COVID-19病毒打响了“反击战”,给骄傲自大的人类当头棒喝。

从SARS、埃博拉,到2019年的新冠肺炎,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一直严重危害全人类健康,痛定思痛,我们深刻体会到当务之急是对于抗病毒药物的研发。

人类急需通用的抗菌药!

传统的抗病毒药物以病毒蛋白作为靶点,它们在应对不断出现的多种不同类别的病毒时很难发挥作用,而且病毒也很容易通过突变自身基因而产生耐药性。

由于多种病毒在细胞内复制需要很多共同的宿主蛋白才能完成复制周期,所以有没可能开发一种普遍性药物,能同时抵抗多种凶残的病毒?这正是此次联合研究的目的所在。

6500万年前,一场地球浩劫导致了恐龙的大灭绝,而蝙蝠幸存了下来。

没点看家本领怎么行?

诸多证据支持蝙蝠是人类史上几次大规模致病病毒的共同天然宿主,病毒从蝙蝠到某个中间宿主传播最导致疫情大爆发。

为什么蝙蝠能跟170多种剧毒和谐生存?

1. 蝙蝠是唯一会持续飞行的哺乳动物,飞行造成它的基因跟其他哺乳动物或人都不同,这个基因决定它的免疫通路会保持一定量的防御状态,但不会免疫过激。

当感染SARS等病毒时,人最后会死于过度炎症反应,但蝙蝠的炎症反应和先天免疫不会过激,所以它很安全。

2. 蝙蝠体内总是保持了一定量的干扰素表达。干扰素是一个很关键的抗病毒蛋白,能在蝙蝠体内开启“全天候保护”的防御机制

基于以上背景,研究团队开始用“穷举法”来对基因做筛选。通过CRISPR和siRNA技术,研究者分别构建了黑妖狐蝠肾上皮细胞的全基因组CRISPR文库和蛋白siRNA低表达文库。然后挨个敲除基因观察与流感病毒复制的反应。

实验共敲除了21,300个不同的基因,分别干扰了18,328个不同mRNA,从中找到了20多个病毒复制所依赖的宿主因子。然后再拿腮腺炎病毒和察卡病毒来一遍。

结果还真让研究者给找到了!

研究人员分别在两种文库细胞中发现了几十种可能的“材料”,其中两组都发现了同一个病毒关键宿主因子MTHFD1。

同时,MTHFD1在蝙蝠体内表达量显著低于人类。

图片

蝙蝠因为这种“材料”特别少,所以病毒在它们体内的增殖效率很低。再加上蝙蝠超强的免疫系统,导致病毒在蝙蝠体内很难像在人体中那样快速增殖。

研究团队进一步发现, MTHFD1的抑制剂carolacton,对于上述病毒的复制有非常强的抑制作用。这个现象在蝙蝠和人类细胞都很显著。

据悉,研究团队后续将在动物感染模型上进一步对carolacton及其衍生物的抗病毒功能进行临床前测试,希望能将其作为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早日推向临床。

图片

这个研究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堪比人类在同细菌的战斗中,明发现了抗菌的青霉素!

阅读 2058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