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库
 
首页 > 保护评论 > 综合评论

应用社群吸引技术恢复极危鸟类中华凤头燕鸥种群

媒体:EAAFP  作者:浙江自然博物院研究团
专业号:红树林基金会 2020/8/8 23:04:34

中华凤头燕鸥(Thalasseus bernsteini)是世界上最为濒危的鸟类之一,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极度濒危物种,仅在东海和黄海繁殖。该物种1861年首次记录于印度尼西亚,后来在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中国的山东和福建等地零星采集到标本。上世纪最后一次确切记录是1937年,在山东青岛外海的沐官岛和胶州湾的沧口。之后该物种一度消失,以致于许多鸟类学家认为已经灭绝,直至2000年在马祖列岛被重新发现。由于其数量稀少、行踪神秘,又被称为“神话之鸟”。

中华凤头燕鸥 ©谢勇东摄

由于受到人为捡蛋、渔民采贝、栖息地丧失、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中华凤头燕鸥的种群数量波动很大,繁殖地点也不固定。为了保护这一濒临灭绝的鸟类,浙江自然博物院的研究团队在陈水华博士带领下,从2013年开始,与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Daniel Roby教授合作,首先在宁波市象山县韭山列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人工招引鸟类试验。即采用社群吸引技术,利用燕鸥集群繁殖的习性,通过放置燕鸥假鸟模型、播放燕鸥鸣声,吸引中华凤头燕鸥和大凤头燕鸥到特定的栖息地繁殖。这项技术自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鸟类学家Steve Kress博士发明以来,被广泛应用于海鸟恢复和保护项目,目前至少在16个国家和地区171个不同海鸟恢复项目中应用了这项技术,至少64种海鸟种群得以保护和恢复。
2013年繁殖季前,项目组选择韭山列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中铁墩屿作为中华凤头燕鸥招引岛屿,清理栖息地后布置了400只假鸟,并播放燕鸥鸣声。7月中旬,燕鸥陆续被吸引来下蛋繁殖,到8月中旬至少吸引了3300只大凤头燕鸥和19只中华凤头燕鸥,到繁殖期末至少600只大凤头雏鸟、1只中华凤头鸥雏鸟出飞。招引项目首次实施即取得成功。从2015年开始,招引在象山韭山列岛和定海五峙山列岛同时开展,并取得连年成功,中华凤头燕鸥种群数量也逐年增长。到2018年繁殖季末,中华凤头燕鸥的数量从2010年的不足50只增长到超过了100只。

2013年7月下旬燕鸥开始陆续光临招引区 ©丁鹏摄

 

社群吸引技术的应用,最大的优点在于:可以借此建立一个可严格监测和保护的繁殖种群,确保繁殖群成功;其次,近距离监测也有利于发现潜在的威胁,通过消除威胁,逐步提高繁殖成功率;而且,这项技术也提供了一个友好安全的人鸟界面,具有广泛良好的社会宣传效应。未来,随着种群的扩大,可以继续利用社群吸引技术,在新的地点建立新的繁殖群,逐步构建起一个严格监测下的中华凤头燕鸥保护网络,最终有希望将中华凤头燕鸥从灭绝的边缘拉回,逐步复壮其种群数量。

中华凤头燕鸥种群人工招引与恢复项目是中国首个人工引导鸟类选择繁殖地试验。试验的成功为中国濒危动物的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是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管理的一次有益探索和实践。相信该研究成果的发表和应用,将推动中国沿海中华凤头燕鸥及其他繁殖海鸟的保护,为中国海岸带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带来希望。

 

该项研究和实验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国际保护生物学主流杂志 Biological Conservation,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biocon.2020.108694。

2018年繁殖区,周边建有三个监测屋和一个视频监控探头 ©陈水华摄

 

2013年在铁墩岛繁殖的中华凤头燕鸥幼鸟成功出飞 ©范忠勇 摄

 

中华凤头燕鸥 ©范忠勇 摄

 

繁殖场 ©方腾 摄 

 

中华凤头燕鸥 ©严志文摄

 


红树林banner

 

阅读 4934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