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库
 
首页 > 物种资讯 > 植物资讯

寻踪消逝的白鲟:“再不保护好,要出大问题的”

媒体:植物智  作者:内详
专业号:白鲟 2024/10/31 17:19:48

中新网北京7月27日电(刘欢)近期,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以下简称:IUCN)更新物种红色名录,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长江白鲟被正式宣布灭绝。消息一经公布便引发热议。

游过了白垩纪、被写在民谣里的“中国淡水鱼之王”为何会灭绝?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白鲟成体 来源:受访者提供

如何判断灭绝与野外灭绝?

在本次更新的名录中,不仅白鲟被宣布灭绝,而且还有中国特有的长江鲟也被宣布野外灭绝。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研究员危起伟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解释,灭绝是指在野外的、原本的栖息地和人工繁殖条件下都找不到活体的物种。野外灭绝则是野外已没有活体,仅有人工和迁地保护的物种群体。

其实,白鲟灭绝已不是新消息。早在2010年,危起伟就曾与团队联合国外同行做出过模型,观测数据并记录,推测出白鲟已经灭绝。

2019年9月,IUCN在上海组织了专家组评估,评估结果是灭绝。12月,危起伟和其学生张辉发表的论文,白鲟的灭绝时间为2005-2010年。换言之,如果从现在倒推,在12年以前白鲟就已经完全消失了踪迹。

然而早在上世纪 70 年代前,白鲟和中华鲟在长江并不少见,捕获后多被食用。文献资料显示,白鲟的捕获量在 1976 年之前每年可达25 吨左右或 676 尾。

长江鲟幼鱼 来源:受访者提供

“鱼王”为什么不见了?

转折点出现在1981年。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张玉林在论文《“人类世”时代的长江: 生命衰减的社会动力》中称,1981-2003年间,除了最初在长江口发现的成群幼鲟外,共有210次目击记录,其中1996年后仅有3次。

如今鲟鱼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受威胁的类群”。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以下简称:WWF)北京代表处上海区域项目主任任文伟称,鲟鱼跟人类生存区域重合度很高,受其活动的直接影响相对更大,“鲟鱼通常需要洄游,其过程容易受到阻碍,因此更容易受到威胁。”

危起伟在谈到白鲟灭绝的原因时说:“无法繁殖是主要原因,它们无法上溯到长江上游的产卵地产卵,”他补充说,捕捞、航运等也有影响,“鲟鱼是比较温和的鱼类,游泳速度缓慢,个体体型比较大,容易误捕和误撞。”

白鲟已经被宣布灭绝,现如今最让危起伟担心的是中华鲟。中华鲟体积较大,生存所需的水生食物资源较多。它们是江海洄游鱼类,在金沙江的下游产卵,在海洋里生长14年后,待到繁殖期至再回溯长江。所以,中华鲟生存环境要求更高,保护难度较大。

虽然中华鲟的人工繁殖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成功。但2021年监测到葛洲坝下产卵场中华鲟繁殖群体数量仅为15尾,而这仅存的 15 尾已连续五年没有自然繁殖。

有专业人士判断,中华鲟自然种群的前景不容乐观。

相比于上述两种鲟鱼,长江鲟体型较小,分布在长江上中游及其主要支流和大型湖泊内,人工繁殖也已成功。但同样因无法繁殖、水体污染等问题,长江鲟由经济鱼迅速变成濒危灭绝的物种。

2010年后,野生长江鲟基本绝迹,人工保种的野生个体到 2018 年只有约20 尾。

不止鲟鱼,长江流域的川陕哲罗鲑、青石爬춐等淡水物种也已面临濒危风险。曾经拥有全国48%淡水鱼的长江,近年来水生生态系统不断恶化,鱼类种群受到严重影响,目前长江生物完整性指数已经到了“无鱼”等级。

WWF联合八家科研院所30余位业内权威专家、历时2年撰写的《长江生命力报告 2020》显示,自20世纪 80 年代以来,长江干流的鱼类就减少了 122 种,减幅达 1 /3,其中特有鱼类48 种,减少了 29%。

危起伟说:“鱼能够代表环境发声。鱼的数量少了,分布范围狭窄了,说明这个环境不好。所以说鱼是最懂水的。”

中华鲟 来源:濒危鱼类保护组(CEF)官网

最后一次见到白鲟

2003年1月24日,人们最后一次见到白鲟是在四川宜宾。

这尾白鲟是在长江涪溪口一个乱石头积水处,被渔民刘龙华误捕。游到渔网中的白鲟受了惊吓,四处乱撞。

时任宜宾市水产渔政局局长穆天荣听闻后立刻赶到现场。他看到三米多长的白鲟宛如一头牛,被套在渔船旁边,头部有一道二十公分长的伤口,尾鳍部分有擦伤。

穆天荣向长江水产研究所报告,协助从武汉而来的危起伟等专家开展救助工作,在进行一系列的医疗救治后,第四天白鲟已恢复精神,危起伟亲手将它放江。

2022年7月22日,在听闻白鲟灭绝的消息后,已经退休的穆天荣一度哽咽得说不出话。

已经救助过几十尾白鲟的危起伟说:“诚然鲟鱼是世界上最受威胁的类群,但是白鲟灭绝仍然是不应该发生的事……这并不是偶然事件,而是深刻教训,其他长江水生生物万不可重蹈覆辙……长江鲟和中华鲟不应该只有灭绝一种未来。”

对于鲟鱼未来的种群繁殖数量,危起伟持较为乐观的态度,“我们还在做事,每年都有放流,等到恢复种群数量,鲟鱼的自然繁殖是有希望的。”他表示,“长江大保护”已经成中国共识,相关政策已经陆续开始实施。

从1983年开始,我国已经禁止商业捕捞,同时为了解决中华鲟无法繁殖的问题,葛洲坝集团所属的中华鲟研究所当年起实施人工繁殖放流。

1989年,长江白鲟、中华鲟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2002年,长江下游地区开始试行为期3个月的春季禁渔期。

2021年1月1日,长江流域重点水域正式进入十年禁渔期。同年,《长江保护法》《长江水生生物保护管理规定》等法律规定相继出台。

鲟鱼的生存引起关注后,长江流域的人工种群蓄养、增殖放流、禁止捕捞、建立自然保护区等保护措施共同开展,避免中华鲟等步入白鲟后尘。

禁渔政策自实施后就有成效,2021年11月第五届中国现代渔业暨渔业科技博览会“长江生态保护与渔业发展论坛”发布的相关初步监测结果表明,长江常见鱼类资源有恢复的趋势,长江生态环境尚存的小型受威胁鱼类种群有恢复的迹象。

对于濒危物种的保护,WWF发布的《抢救性恢复方案——扭转全球淡水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提出了六个亟需实施的对策,包括:

1. 加速恢复环境流;

2. 改善水质;

3. 保护及恢复关键栖息地;

4. 合理管理淡水物种的捕捞利用和泥沙采掘;

5. 阻止和控制外来物种的入侵;

6. 维持河湖连通性。

作为曾经的“救鲟者”,对于灭绝的消息穆天荣难以接受,说:“这给我们提了一个醒,生态再不保护好,要出大问题的。”

十多年前的一次救助对于他来说十分难忘,穆天荣至今仍然记得那条背部有着黑色梅花斑点的白鲟,在放入江水后,将长剑般的吻露出水面,转头,游了一段距离后又往回游,然后游入江水深处。

危起伟在白鲟腰段侧身部安装了超声波跟踪器,以便追寻它的足迹。然而几天后,追踪船不幸触礁,修复之后再未收到这尾白鲟传来的信号。(完)

阅读 459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